作业帮 > 语文 > 作业

求20个成语解释,出处跟原句

来源:学生作业帮 编辑:灵鹊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:语文作业 时间:2024/06/28 07:35:46
求20个成语解释,出处跟原句
如题,首先系解释(成语意思),然后系出处(写哪部名著等),原句(写成语的所在名著的所在句子),非常紧急,一个星期后开学,
求20个成语解释,出处跟原句
[鼠目寸光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形容眼光短浅,只看近处、小处,只计较眼前利害,看不到远处,大处.  清·蒋士铨《临川梦》:“寻章摘句,别类分门,凑成各样新书,刻板出卖.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,拜到辕门,盲称吓赞.”
[牛鬼蛇神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牛头鬼,蛇身神.泛指奇形怪状的神怪.现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.唐朝时期,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,例如“雄鸡一唱天下白”、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等名句,至今被人传诵.同代诗人杜牧还专门给他写《李贺诗序》,评价他的诗为:“鲸呿鳌掷,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.”

[虎视眈眈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眈眈:专心看的样子.像老虎觅食那样凶狠地盯着看.形容野心勃勃,紧紧盯着,伺机攫取.亦作“眈眈虎视”.  1、《周易·颐》:“虎视眈眈;其欲逐逐”.  2、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你看这里这些人;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;他们尚虎视眈眈;背地里言三语四的;何况于我?”

[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比喻因同类的不幸而感到悲伤.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’.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
:[龙飞凤舞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①形容山势蜿蜒曲折,奔放雄伟.旧时迷信,认为是帝王气象.②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.多指草书.亦作“龙蟠凤舞”、“凤舞龙飞”、“龙翔凤舞”、“翔龙舞凤”. 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我世祖龙飞白水,凤翔参墟.”宋·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.”
:[蛇蝎心肠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蝎:一种毒虫.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.形容人心狠毒.亦作“蛇蝎为心”.成语出处:〖出处〗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便是蛇蝎心肠,不似恁般毒害.”
:[马到成功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.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.  1.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》楔子:“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,智勇双全,若在两阵之间,怕不马到成功.”   2. 元·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二折:“那老尉迟这一去,马到成功.”

[羊肠小道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像羊肠一样的小路.形容山路狭窄而曲折 〖出处〗唐玄宗《早登太行山中言志》诗:“火龙明鸟道,铁骑绕羊肠.”
[尖嘴猴腮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形容人的面孔削瘦,丑陋. 出 处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象你这尖嘴猴腮,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.”
[鸡犬不宁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宁:安宁.连鸡狗都得不到安宁.形容骚扰十分厉害,不得安宁.亦作“鸡犬无宁”、“鸡犬不安”.  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.[2] 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:[鸡犬升天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比喻一个人做了高官,同他有点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.含贬义.常与“一人得道”连用.亦作“鸡犬皆仙”、“鸡犬俱仙”、“鸡犬登天”.  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闻,当时并见,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鸡犬升天者.”

:[鸡鸣狗盗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指微不足道的技能,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.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.亦作“狗盗鸡鸣”. 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“学鸡啼叫,骗开城门”.
[狼心狗肺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形容心肠狠毒.多就忘恩负义者而言.亦作“狼心狗行”. 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,负义忘恩.”

:[鹤立鸡群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像鹤站立在鸡群之中.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中显得很突出.亦作“鹤处鸡群”. 晋·戴逵《竹林七贤论》:“嵇绍入洛,或谓王戎曰:‘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,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.’”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有人语王戎曰:'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.'”

[蛛丝马迹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蜘蛛的丝和马的脚印.比喻调查探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.亦作“蛛丝虫迹”、“蛛丝鼠迹”.  清朝王家贲《别雅序》:“大开通同转假之门,泛滥浩博,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,而实则蛛丝马迹,原原本本,具在古书.”
:[心猿意马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心情像急躁的猿猴,欲念如狂奔的烈马.形容心思、欲念难以控制.亦作“意马心猿”、“情猿意马”.  出 处:汉·魏伯阳《参同契》注:“心猿不定,意马四驰.”唐·许浑《题杜居士》诗:“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.”

[香车宝马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华美的车,珍贵的马.比喻乘坐极其考究.多为贵族少妇、小姐所乘坐.亦作“宝马香车”、“宝马雕车”、“钿车宝马”、“香轮宝骑”. 出处 唐·韦应物《长安道》诗:“宝马横来下建章,香车却转避驰道.”
[悬崖勒马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悬崖:高而陡的山崖.勒:拉紧马缰绳.在悬崖峭壁前勒住马.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.亦作“临崖勒马”. 【出处】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此书生悬崖勒马,可谓大智矣.”

[叶公好龙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叶公: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,在今河南叶县.叶:古音shè.好:喜欢,爱好.叶公喜爱龙,并非真意,只不过是摆摆好龙的样子而已.①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,实际上并不理解或需要它,当某事物成为现实时,甚至畏惧.②比喻爱好之心始终如一,定能如愿以偿.
出处: 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.于是天龙 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. 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.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.
[望子成龙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望:盼望.龙;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.中国封建社会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比喻高贵杰出人物.盼望儿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显耀人物. 出处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无如望子成名,比自己功名念切,还加几倍.”

:[鱼龙混杂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.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,好坏难分.出处: 春秋时期,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,对吴王阖庐说楚国黑白不分,人妖颠倒,鱼龙混杂.鼓动吴王攻打楚国,五战五胜,打到楚国都城郢城,楚平王已死,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,掘坟鞭尸
:[龙腾虎跃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像龙一样飞腾,像虎一样跳跃.形容动作矫健有力,亦比喻奋起行动,有所作为. 出处 唐·严从《拟三国名臣赞序》:“圣人受命,贤人受任;龙腾虎跃,风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.”

[攀龙附凤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攀:拉,扯.附:依附.龙、凤:古代传说中象征祥瑞的动物.攀着龙鳞,附着凤翼.比喻依附有声望地位的人建功立业或得以高升.亦作“攀龙附凤”、“攀龙附麟”. 【出处】:汉·扬雄《法言·渊骞》:“攀龙鳞,附凤翼,巽以扬之,勃勃乎其不可及也.”
:[龙盘虎踞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盘:曲折环绕.踞:蹲、坐.好像盘绕的龙,蹲伏的虎.特指南京.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.亦作“虎踞龙盘”、“虎踞龙蟠”、“龙蟠虎踞”. 【出处】汉·刘胜《文本赋》:“条枝摧折,既剥且刊,见其文章,或如龙盘虎踞,复似鸾集凤翔.”
[龙马精神]
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:龙马:传说中的骏马.像龙马一样的精神.比喻人精神高昂旺盛.多用来称赏老年人体魄健旺.亦作“精神龙马”. 出 处 唐·李郢《上裴晋公》诗:“四朝忧国鬓如丝,龙马精神海鹤姿.”